查看原文
其他

杜骏飞丨“满大街都是圣人”(杜课412期)

2018-01-05 杜骏飞 杜课

编前语

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经常会因为某些原因和别人产生矛盾,有时候矛盾难以解决,继而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差,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?来听听杜老师的“说法”。



破解冲突


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有时候人际关系会越处越差,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呢?遇人不淑、运气不好,这都是可能的。如果偶尔一次,可以理解,因为人都是凡人,总会遇到麻烦、争执。但是,如果一直出现不可解的矛盾,心情、态势越来越差,就需要深究到底是谁的问题?
 
你可能说,大家都有责任。那大家都有责任是什么责任呢?我们的思想境界要提升。大家少见面?或者不要争吵?这不是问题的要害。问题的要害是,我们要洞察人和人社会交往的真谛,这就是:在“交往”中,人和人是通过交互达成态度、反馈的你的态度会决定下一秒他的态度,而他的态度又会决定你下一秒的态度。
 
心理学上有一个费斯汀格法则,指的是:生活中百分之十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组成,但是还有百分之九十由你对这些事的反应来决定。你在街上被人洒了一身水、在公交车上被售票员骂了一顿、请教问题的时候被老师批评、找工作被歧视,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,但是只占你生活的百分之十,还有百分之九十的损失、坏心情和遭遇由你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决定。
 
如果有人在街上不小心洒了你一身水,这个时候你应该首先看对方是不是刻意的,如果对方是无意的,那么你可以报以微笑,善意地指出“你的水溅到我身上了,请您留意”。别人觉得你很客气的时候,他也会报以善意吧?如果你恶言相向,他有可能因为自尊心跟你大吵大闹。如果你对他非常温和非常善意地提醒,他也会产生内疚感。
 
假设有同学在宿舍里说你坏话,你应该怎么回应他呢?难道你也是反唇相讥、兴师问罪吗?不是。恰恰相反,我们要努力激发他对你好的一面,激发他的善心善意。
 


姚明在NBA是怎么应对奥尼尔的挑衅的呢?有一次,奥尼尔把中国人说得一塌糊涂,把姚明说得一塌糊涂,记者问姚明对这件事怎么评价,姚明回答说:“我认为奥尼尔是个好人,他说的话并不是他真心要说的话,只是说说而已,我还是信任他的。”这句话传到了奥尼尔耳朵里,特别感动,他说:“姚明是个大好人,我很喜欢他”。后来奥尼尔就和姚明成为了好朋友。整个职业生涯奥尼尔跟姚明一直对抗,但是两人一直没有隔阂,因为双方都以善意相待,在规则范围内竞争,同时又尊敬对方。
 
这个了不起的结果,完全是因为姚明当时的完美应对。如果他反唇相讥会怎么样呢?难道奥尼尔会收敛吗?不会。
 
但是,这个世界上,有多少人能做到姚明那样?
 
了解费斯汀格法则,有利于一个人从自己身上找到这个世界上的答案、法则,知道一个人该如何面对世界上的挑战、麻烦、挑衅等种种让人不愉快的遭遇。一旦你学会“重新启动”你的情绪反应的时候,会发现事情有所逆转。理性的重启虽然不一定百发百中,但确实是改变我们境遇的良机。
 
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?如果没有,我希望你们能够试一试,找一个这样的机会。当别人讽刺、挖苦你,你恰恰善意地待他,让他感到你知道他善意的一面,同时又是在激励他沿着那个方向继续前进。也许,他会因此跟你合拍、共振,产生思想共鸣。
 


阳明哲学里,有一个说法叫“满大街都是圣人”,他的《咏良知》写的是“个个人心有仲尼,自将闻见苦遮迷,而今指与真头面,只是良知更莫疑”,意思就是人人都有良知,圣人只是不让自己的良知被遮蔽掉,而凡人很容易被遮蔽掉。每个人原本都是善意的人,但是遇到污蔑、麻烦、辱骂、消极,就暴跳如雷、失去控制了,就自己先沉沦下去了,他的对象当然不会帮他拂去心灵上的尘土。同时,对方在他消极的影响下只会变本加厉,只会让漫天烟尘越来越大。所以这会是一个很悲剧的结果。
 
如果人人都致良知,使自己内心良善的一面被发掘、激活、光大出来,那么别人就会受他的影响。这是人的立身之本,也是做人做事非常高明的思想境界。不管在何时何地,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挑战,都要保持心平气和,都要看到别人良善的一面。因为这个世界上虽然有罪大恶极的人,但是毕竟是极少数,即使是盗贼身上也还存有一定的良知。
 
王阳明曾遇到一个山贼说自己没有良知,王阳明让他把衣服脱了,脱到最后还剩一条短裤,不肯脱了。王阳明说:“你看,你身上还是有良知的吧,你怎么短裤不肯脱呢?”王阳明就用这种办法来教化他面对自己的良知,好好做一个良善的人。
 


生活中跟你发生冲突、甚至给你打击的人,也许他内心中也有柔软的一面,也许也有他善意的角落。努力去挖掘,至少让他在你面前能够感受到你有人格的光辉、信念的笼罩,他就可能不由自主地要证明你的判断是对的,因为人人都有羞耻感,人人都有对自己美好形象和道德境界的些许憧憬。
 
不能认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好;恰恰相反,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还是要颜面、要尊严、要善意的。所以一旦你那么做了,符合费斯汀格法则,就像姚明、王阳明做的那样,我们就能够使自己的身边人,和我们所有遇到的人这么认为:“你真不错,你真是个好人。
 
做一次两次是勉强的,但是你做很多很多次,就会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,习惯成自然,会成为道德上的诉求、自我的认同。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你就是这样的人,如果人们每次跟你相遇都觉得自己变得更好了,都会觉得你有人性的光芒在照耀着他人。如此,毫无疑问,你的人生会更顺利,你会得到别人更多的拥护,同时你会发掘出别人更多的美德,别人也因此会给你更多的支持。这才是一个人人看重、尊重、帮助别人的世界。
 
这一切要从“致良知”说起,而致良知的本质在心理学层面上是符合费斯汀格法则的。虽然他们一个是东方人一个是西方人,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走在同一个十字路口,相互指向同一个正确的目标,那就是: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好人,而且要激励别人做好人。这件事是通过每一秒钟、每一次的自我反应达成的。
 
“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”,这句老话听上去很苍白,但是背后有生机勃勃的哲理。
 
不管在任何时候,你都可以本着良善之心,抱着对别人的愿景,让别人跟从你。这是人生的大境界
 



【通知】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,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,现在异常已修复。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。


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

往期精选


人物:阿米尔·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,留下这九句话鲁迅先生 怀高华


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

文字:感恩节为师三十年 我们终将成为娱乐本身流量不能移,十万+不能屈 如何在金庸小说里过节?见字不会如面  杜骏飞丨十八愿


关注虐童事件:五个基本问题当“剁手”成为命运“江歌案”评论指南暗黑的红黄蓝“红黄蓝”事件:课后问答


音频:一诚天下动青春时间穷人不要用“恐老”来遮掩平庸


元能力养成: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 利他 运动乐群 悲悯


鸣谢:
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
编辑|杨婧婕

   责编|胡园 王静颖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